8月28日,“科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探索产学研融合会议在上海市科学会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与上海脑-智工程中心承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会议邀请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和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张旭进行开场致辞。
马兴发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市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科协将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助推产学研融合。希望参加本次会议的各方能不虚此行,加强合作,共同为地方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赋能。张旭院士在致辞中讲到,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将更好的服务上海市科技创新发展,打造脑与健康产业新生态,进一步实现“科创中国”提出的“求实效、植内涵、提质量、筑生态”的要求。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与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教授刘琦共同主持,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以Subtyping Brain Diseases为主题,用计算机模拟人脑,为疾病治疗打开新思路,其所在的研究团队正与国内医院合作建构人脑数据库。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卫东,从医疗机器人的临床需求和国家战略出发,分析了技术和产业瓶颈,建议推动创新产品转化、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产业链、生态链建设。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指出目前我国麻醉医生严重缺乏,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研发人工智能麻醉系统势在必行。未来,麻醉治疗学、舒适化医疗、中西医结合以及组织架构建设是麻醉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复旦大学教授颜波以数字智能再生为主题,分析其在医疗场景下的使用,梳理了目前的成果应用和学术成果。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惠敏介绍,首都医科大学、北医六院的医生已可通过记录病人观看不同类型刺激性图片、短视频时的眼动信号、脑电信号、皮肤电反应等数据,对抑郁症进行分类。上海市新近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磊简要介绍了智能计算系统,特别强调了静音、低功耗算力平台特色。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文志结合医疗中用声音增强色盲人士色彩感知能力的做法,说明人类的大脑不是静态的,可以被科技改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耿道颖围绕智能影像与医工交叉,简要介绍了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始院长沈定刚分享了人工智能在PET重建、分析及临床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研究所所长刘成良介绍了可穿戴心脏健康智能诊断及实时预警播报系统,并现场演示设备如何使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凯带来了神经影像与肠道菌群分析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中山大学教授张贺晔以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in Circulation System为主题,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苏州大学教授陈新建聚焦眼科OCT影像人工智能诊断,展示了应用成果。
最后,清华大学施路平教授为本次会议做了总结,他首先感谢大家在特殊时期线下参会,他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科技和产业领域精英,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人工智能领域众多企业代表前来线下参会,大家欢聚一堂、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共谋“科创中国”未来发展大计。
来源: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不代表跟公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2022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深圳医博会将在“制造医疗”与“守护健康”的双重加持下将于12月21日-23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举行,有着“全国医疗器械产业重要集聚区”之称的深圳,依托 “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全国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土壤,将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品牌和超过60000人次的医院买家和经销商、代理商汇聚 “深圳医博会”交易、交流。为行业呈现一场更为精彩的大健康产业盛宴,为建设健康中国及“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展区覆盖医用影像展区、手术室展区、IVD体外诊断展区、3D打印展区、智能穿戴展区、医用辅料及耗材展区、防护及防疫用品展区、医用消毒感控展区、智能医疗健康展区、骨科专区、康复理疗区、医疗设计与制作展参展咨询热线:陆军13715007673(微信同号)